据搜航网获悉,3月23日长荣海运旗下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EVER GIVEN”轮驶入苏伊士运河后不久后,在苏伊士运河北部航段搁浅,造成南北双向交通受阻,亚欧航线延误叠加。
3月1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为法国达飞集团(CMACGM)建造的第三艘23000TEU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蒙马特”轮,在江南造船长兴基地交付使用,崇明边检站等口岸查验单位和码头运营企业携手保障安全高效通关。
亚欧货运量持续增长,美西拥堵成新常态 ,即期运价仍处高位 集装箱短缺进入循环。
2020年汉堡港港口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7.9%至85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7.6%至1.263亿吨,其中普通货物8780万吨(-7.9%),散装货物3850万吨(-6.7%)。2020年第四季度港口复苏情况好于预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仅低1.2%,但未能抵消总体的萎缩态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港口的生产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来说,尽管受疫情影响,全球二十大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比2019年增长了0.7%。有些港口深陷泥沼,有些港口奋起直追,请跟随本文一探究竟。
集运市场的繁荣局面还将延续更长时间,船公司今年一季度获利有望增至去年四季度的数倍,第二季度获利将与第一季度相当甚至更高。
亚洲至欧洲以及从亚洲到美国的集装箱即期运价上周从创纪录的高位进一步回落。但是,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高位。
前段时间,美国“双港”陷入死亡拥堵,欧洲各港口也纷纷沦陷,荷兰鹿特丹港(Rotterdam)、德国汉堡港(Hamburg)、英国费利克斯托港(Felixstowe)、法国勒阿弗尔港(Le Havre)...欧美拥堵圈越来越大...。
2020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行情先抑后扬,新造船市场行情实现回升,主要集装箱船船东业绩大幅改善,主要班轮公司重新启动新造船计划。
近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2021年1月全球主要港口(主干航线)班期综合服务水平排名。该数据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在港时间和在泊时间的统计,以全面体现班期综合服务水平。
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继连续4个月下降之后,2021年1月继续下行,再次刷新自2019年该指数始发以来的最低纪录——22.36%,降幅较2020年12月减少7.98个百分点。缺箱严重、码头拥堵、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及法国大规模罢工等因素是造成班轮准班率指数连创历史新低的主因。
由于新冠病毒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自去年夏天以来,航运运费不断上涨刷新纪录,主要原因是以抗疫物资和家居物品为代表的商品需求持续旺盛,而集装箱等日益短缺。业内人士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到今年上半年。
出于港口拥堵的考虑,三大主要的海运联盟中的两个联盟正在取消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线,以恢复航线船期的完整性。
1月29日,浙江省宁波(Ningbo)梅山国际集装箱码头六号泊位有一批特殊货物抵达——6100余个空集装箱,这些空集装箱将在该港区全部卸载,暂时缓解我国航运市场“一箱难求”燃眉之急。
HMM表示将在本月底之前在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中额外部署一艘船。
随着疫情肆虐,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正在正在席卷全球,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集装箱运输被迫延期,供应链面临挑战。并且这种冲击有可能扼杀亚洲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复苏。与此同时,飙升的运费使企业更难度过疫情尚未缓解的2021年。
航运界网消息,近日,中联航运(CUL)正式宣布,其首条春节加班船欧洲直航航线将于2月6日首航。
赫伯罗特(HPL)1月15日发布公告称,近期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的全球性港口拥堵,造成船期延误。为此,赫伯罗特亚欧航线部分航次将停航,并通过替代方案解决。
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继连续3个月下降之后,2020年12月继续下行,再次刷新自2019年指数始发以来的最低纪录——30.35%,较11月份减少4.64个百分点。缺箱严重、码头拥堵、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及英国“脱欧”谈判等因素是造成准班率指数连创历史新低的主因。
各大货代已展开激烈的竞价战,以确保运往北欧的设备和舱位。据报道,有几家航运公司已经开始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招标,出价最高的投标者才能获得本月货物的装载运输确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