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北欧两个主要集装箱枢纽港的吞吐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1年前6个月,鹿特丹港(Rotterdam)货物总吞吐量达2.316亿吨,同比增长5.8%。尽管有所增加,但吞吐量仍未从去年的疫情下降中完全恢复过来。上半年的主要增长体现在铁矿石、煤炭和集装箱的进出口流量。港务局的财务业绩良好。
近日,在爱尔兰和荷兰当局的联合缉毒行动中,在一艘从南美洲抵达荷兰鹿特丹港(Rotterdam)的集装箱船上,查获了价值3500万欧元(4140万美元)的可卡因毒品。
长荣海运近日证实,“长赐”轮(Ever Given)预计将8月初完成卸货,之后需要入坞维修才能重新投入运营。
据中国贸易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已阶段性完成《2021年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现阶段研究显示,在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了9个,且其中7个跻身前10。前10名港口按排名顺序分别为上海港、新加坡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青岛港、釜山港、天津港、香港港、鹿特丹港。另外厦门港排名第14,高雄港排名第17。
从港口拥挤、集装箱短缺、空白航行到运费飞涨,全球集装箱运输问题已困扰了托运人、货代和承运人一年多,供应链问题恐将持续到明年……。
过去一周,亚洲至美国和欧洲的集装箱运费又创下历史新高,对即将进入重建库存旺季的企业而言,运输成本将继续居高不下。
7月13日,在完成必要的安全检查之后,长荣海运“长赐”轮终于离开埃及水域,正式结束了在苏伊士运河长达112天的滞留。不过,“长赐”轮事件依然没有结束,船东恐面临数千件求偿诉讼。
7月11日,《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新泽西、宁波舟山。
随着需求飙升,市场参与者开始为缓解当前的拥堵状况做长期准备,现在每艘集装箱船都很抢手。为应对全球大量货物的运输而对运力的需求意味着几乎所有可用的集装箱船都已投入使用。港口和内陆地区的拥堵正导致可用设备短缺,继续影响着陷入困境的供应链的发展。
随着“长赐轮”在7月7日离开苏伊士运河,长荣海运宣布将安排后续货物运送事宜。
近日,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五年计划,将加大对国内航运公司的财政支持,其中对海运业的扶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代表该船船东的日本律师事务所Shoei Kisen Kaisha日前表示,双方已就该船搁浅后应向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简称SCA)支付的赔偿金额达成正式协议,但由于在签署最终合同之前签署了保密协议,因此不会公开。协议将于周三签署,“Ever Given”预计将在同一天起航,于7月16-17日抵达荷兰鹿特丹港(Rotterdam)。
美西、北欧和亚洲集装箱码头的拥堵继续扰乱全球班轮船期,隔离检疫和疫苗接种仍是供应链进一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安特卫普港、鹿特丹港、汉堡港、南安普顿港等港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旧拥堵。
航运界网消息,由于港口拥堵严重,达飞轮船(CMA CGM)将暂停挂靠法国最大集装箱港勒阿弗尔港(LeHavre),时长为三个月。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长赐轮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堵塞的航运事故有了一些新的结论——“Ever Given”轮上争吵不休的埃及引航员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6月29日,HMM(原现代商船)最后一艘新建16000TEU级集装箱船“HMM HANUL”号交付首航。至此,HMM 2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圆满收官。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了“HMM HANUL”号在釜山(Busan)新港举行的出港仪式。
近期北欧港口的拥堵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大港鹿特丹(Rotterdam)、汉堡(Hamburg)、安特卫普(Antwerp)、利物浦(Liverpool)等都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现象,甚至蔓延至内陆航道,致使船公司安排跳港或改变部分航程。
延续4月的下跌趋势,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5月份再度下行,报收22.66%,较4月份减少1.05个百分点。到离港服务准班率指数收于20.50%,较4月份减少0.19个百分点。
集运市场持续火爆,全球海运价格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