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凌晨5时许,PIL旗下一艘运力4250 TEU名为“KOTA LAZIM”的集装箱船正在从中国上海(Shanghai)洋山港前往墨西哥曼萨尼约港(Manzanllo)的途中,一名中国籍大副落海。
新加坡籍船公司运达航运为积极强化东南亚航线布局,并持续深耕区域航线,提供高效率海运服务。近日收购了舟山长宏国际2艘1,756TEU集装箱船舶。船舶总长170米、型宽28米、型深14.2米、设计吃水9.5米,入级DNV GL,该设计适合于东南亚地区等浅吃水港口,有利于做更弹性之航线配置规划。
本着“以客为尊”的初心,东方海外(OOCL)将进一步优化华北地区的航线布局,继续扩大在东南亚及南亚市场的网络覆盖,我们欣然宣布将投放全新的CSS1航线,并于9月15日首航从大连港(Dalian)出发正式投入运营。
因担心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冲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航班缩减,中国出口商的海运成本大幅上扬。
9月5日,笔者从武汉(Wuhan)港务集团获悉,8月份,长江中下游汛情缓解,港口生产逐步恢复。数据显示,该集团8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万TEU,同比增长16.46%,环比增长19.09%,集装箱业务进一步提速,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吞吐量创年内新高。
韩国船公司HMM的另一系列24000TEU大型集装箱船于9月3日停靠在德国汉堡港(Hamburg)的HHLA集装箱码头Burchardkai。
据悉,9月1日,ONE旗下一艘运力8110TEU名为“MOL CHARISMA”轮的集装箱船,在斯里兰卡附近海域遭遇货舱起火事故。
8月31日,广州港(Guangzhou)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工程(下称海嘉码头工程)顺利竣工验收,标志着海嘉码头正式迈入运营阶段。
8月31日,大宇造船宣布交付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LE HAVRE”号,至此,大宇造船为韩国最大的海运公司HMM(前现代商船)建造的7艘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全部完工交付,从而为韩国政府2018年出台的“海运重建五年计划”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于新冠肺炎对集装箱港口的影响和猜测不绝于耳。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将会下降,降幅可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比。
东方海外(OOCL)将于9月推出两条全新航线,以进一步加强其中国至东南亚服务网络,新航线分别命名为中国-马六甲1(CSS1)及中国-马六甲2(CSS))。
东方海外(OOCL)将于下月新推出两条“中国至东南亚”航线(CSS1和CSS2),以扩大其市场覆盖范围。
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日前对集运业全年的盈利水平进行了最新评估。该机构预测,集运业2020年或将实现最高154亿美元的利润,有望迎来利润丰厚的一年。去年,集运业整体盈利为59亿美元。
航运界网8月27日消息,上港集团(Shanghai)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该集团2020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0.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9亿元,同比减少12.22%。
截到7月份,今年绍兴港(Shaoxing)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达52000多标箱。“去年整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6万标箱,今年要翻一番,达到12万标箱。”绍兴港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大运营中心总经理姚见方说。如此增量,也创下了绍兴港的新纪录。
据获悉,地中海航运(MSC)宣布推出新的亚洲至北美西海岸航线。这项服务将于8月底在盐田开始,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据搜航网获悉,8月19日凌晨,日本船公司ONE旗下的一艘大型集装箱船“MACKINAC BRIDGE”轮,在珠江口外的白沥岛发生搁浅,事发当时该轮正驶向广州南沙港(Nansha)。
汉堡港(Hamburg)的运营商汉堡货运与物流公司 (HHLA) 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和盈利大幅下降。全球经济活动水平的急剧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集团收入下降了9.4%,为6.284亿欧元、经营业绩(EBIT)下降了51.5%,为5550万欧元。
7月份,班轮公司准班率回落,挂靠上升, 快航服务颇受追捧。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确诊人数已突破2000万。疫情持续蔓延使得全球贸易投资和国际往来面临进一步割裂和分化。境外疫情特别是欧美“带疫解封”导致的水运口岸输入风险明显增加。8月上旬,我会监测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明显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9%,在大宗商品进口快速增长带动下,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6.5%;长江港口业务表现不及沿海,枢纽港口吞吐量同比回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