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运巨头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 Line)已将其在集装箱码头运营商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TS)的所有流通股转让给由麦格理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公司(MIRA)管理的基础设施基金。
日前,美森轮船(Matson)委托美国通用动力NASSCO船厂建造的3500TEU“Matsonia”轮成功交付,该船是Kanaloa级组合集装箱滚装船中的第二艘,也是美森轮船在2018年至2020年投入运营的4艘新船中最后一艘。
近几个月以来,往洛杉矶港(Los Angeles)和长滩港(Long Beach)的船只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附近海域船载量严重拥堵,导致全美以北方向航线大面积延误,甚至影响了奥克兰港(Oakland)的吞吐量。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航运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对外证实了这一事件,根据统计,仅仅在周一圣佩德罗湾港口就有52艘集装箱船进出,而全年的日平均数为24艘,更夸张的是停泊船只达到了23艘之多,而日平均仅有1艘。
洛杉矶港(LOS ANGELES)和长滩港(Long Beach)正在努力应对进口商品泛滥的问题,预计在假期接近尾声时,进口商品洪流不会结束。
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失衡、世界多地疫情反弹,加上圣诞传统运输旺季到来,导致欧美包括国内部分港口出现拥堵,多家船公司开始征收拥堵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等一系列费用,运价继续高企,出口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目前,中国等亚洲主要出口国空箱不足,而欧美等国港口则出现空箱大量积压的局面,集装箱周转率急剧下降。
长滩港(Long Beach)与其海运码头运营商合作,旨在增加双向卡车运输的数量。
全国三分之二的集装箱不见了,谁手上有箱,谁就能在广东的码头有“话语权”。
在上周进一步飙升后,亚洲到北欧的集装箱即期运价现在比年初高出130%,同比增长达200%,远东-欧洲贸易航线仍然承受巨大压力,接下来运价还将进一步上涨。
在疫情不断恶化、濒临崩溃的严重局势下,美国洛杉矶市已于12月3日宣布重新进入封锁状态。此前洛杉矶港(LOS ANGELES)和长滩港(Long Beach)两大港口因设备和人力短缺,港口拥堵“接近完全瘫痪”。而此次洛杉矶“封城”后,这些货物就更没人管理了。
受缺箱以及港口拥堵以及海员感染新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球集装箱班轮准班率继续下跌。
第三季度开始,全球海运价格连续经历飙升,近期集装箱短缺情况加剧,受到疫情影响,各国港口缺柜、缺工,码头拥挤等问题十分严重,尤其是欧美地区。
近期全球海运费频繁创纪录,航运公司赚得流油。由于市场遍地是金,航运公司开始“挑挑拣拣”,权衡去哪块宝地挖金子共划算。然而,这也让航运公司陷入了风波。
今年洛杉矶港(Los Angeles)/长滩港(Long Beach)和纽约港(NEW YORK)的港口拥堵,已造成了近1.5亿美元的滞期费,货运商、卡车司机和货运代理纷纷威胁要向美国国会投诉,以结束滥用运输工具的现象。
据有关港口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士说,创纪录的货物进口造成了从美国最繁忙的港口到运输网络其他部分的延误。
自2020年夏天以来,美国港口洛杉矶港(Los Angeles)和长滩港(Long Beach)一直受到拥堵的困扰,而目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说,它收到了一些指控,这些指控是关于集装箱船运营商没有提货准备出口到中国的整箱货物。
地中海航运(MSC)表示,从11月4日(预订日)起,由于欧洲出口冷藏集装箱的强烈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昂贵的临时库存需求,它将收取附加费。将向从欧洲运往中东和远东的每个干集装箱收取200美元的附加费。
据悉,10月30日,一艘集装箱船“One Aquila” 号在日本和美国海岸之间的北太平洋航行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进而发生了集装箱落水的事故。据悉在此次事故中这艘船舶上至少损失了100个集装箱。
11月2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指数:1431.75点,较上期上涨3.2%,美西航线指数:2376.13点,较上期上涨0.7%。
在过去三个月,集装箱船运费持续大涨,爆仓缺柜成为常态。在运力紧张的背景下,除了海运价格暴涨、难以订柜以外,货运旺季时,热门航线还频频出现甩柜的现象。各位外贸货代人是叫苦不迭,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呢?有专家表示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