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Time:2018/6/11 10:26:00
走进青岛港黄岛前湾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起的集装箱,有的堆出了十层楼高。各式各样的吊车正在忙碌作业,一辆辆重型卡车载着集装箱进进出出。
一艘长300多米、满载两万多个标准集装箱的巨轮缓缓驶向码头岸线,几艘拖轮将其顶到岸边。桥吊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到码头上。最后,这些集装箱或通过重型卡车提离,或换装到火车上运走……
自动化码头的场景更加繁忙,但现场却见不到一个人影。传统码头上,无论是塔吊、牵引车,还是轨道吊,都是由驾驶人员操作的。但在这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三者完全根据程序统一运行,配合天衣无缝,且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据介绍,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两个泊位去年5月投入运营,作业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约30%,节省人力约70%。今年4月21日,在“中远希腊”轮作业中,自动化码头创出单机平均每小时装卸42.9个集装箱的世界纪录。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焦广军说,青岛港海铁联运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增幅也名列前茅。2015年,青岛港海铁联运量为30.2万个标准集装箱,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万个标准集装箱。
在陆地方向,青岛港共开通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线路37条,其中有5条是过境班列线路,覆盖山东,辐射黄河沿岸,直达中亚,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
在海洋方向,青岛港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航线密度不断增加。2017年,青岛港口开通直达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大洋洲的65条航线。
从青岛往返中亚的过境集装箱快运班列“青岛号”已常态化运营,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经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通往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到达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另一条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出境,从哈萨克斯坦过境,通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塔什干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
从青岛出发,往返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班列分别经二连浩特、满洲里出境,一天3列。过境班列的开通大大减少了物流时间,比如青岛至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的物流时间由原来海上运输的近1个月压缩至12—18天。
国际班列运输是双向的。青岛港正成为一些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比如,哈萨克斯坦向东南亚出口的铬矿就是从中国过境,从青岛港出海。
青岛港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海上运输联系不断加强。目前青岛港共计10条海上航线直达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3个上合组织成员国,还有7条海上航线连通伊朗、斯里兰卡、土耳其3个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在海洋方向,每年出口上合组织国家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约50万个标准集装箱。
此外,青岛港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其他港口的交流合作。比如,从2014年起,青岛港为缅甸皎漂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提供管理运营。青岛港还与上合组织的一些国家就管理经验进行交流。
“我们将不断延伸全球物流链条,为‘一带一路’参与各国贸易提供助力。”青岛港集团董事长郑明辉认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