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运市场持续缺船缺箱、运价居高不下,盈利暴增的长荣海运(EMC)正式宣布将斥资最多26亿美元订造20艘15000TEU集装箱船,并将在中日韩五家船厂选择下单造船。
过去六个月来订购的大量集装箱船使全球班轮排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包括订单,地中海航运(MSC)将超越马士基(MSK),成为全球最大的班轮公司,而法国达飞集团(CMA CGM)也将如期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手中夺回第三名的位置。
航运界网3月15日消息,万海航运(WHL)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通过新造船采购方案,预计将斥资10.35亿美元建造9艘13,000TEU级集装箱船。换言之,每艘船的造价为1.15亿美元。
3月13日,达飞集团(CMACGM)公布2020年业绩,所有业绩板块的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营业收入达到3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9%。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61.0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2.5%。
3月8日,中远海运集团(COSCO SHIPPING)旗下的中远海控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三大船公司告知托运人,集装箱贸易混乱的局面预计需要等到下半年才能恢复正常。日前世界三大全球领先航运公司海洋网联(ONE)、赫伯罗特(HPL)和马士基(MSK)的首席执行官在由“Journal of Commerce”举办的全球顶级集装箱航运盛会TPM上发表演讲,在此期间三大运营商巨头讨论了当前供应链的僵局以及摆脱当前集装箱危机的潜在途径。
据悉,从今年4月1日起,船公司赫伯罗特(HPL)将提高从埃及到拉丁美洲的一般集装箱和冷藏集装箱的运价。
一年一度的美线(LOS ANGELES,Long Beach,New York)等的合同价谈判即将到来,市场分析人士建议托运人尽早锁定舱位,而不是过于关注运价。DHL全球海运主管Dominique von Orelli表示,有些合约已经以相当高的价格成交,因为发货人更担心的是舱位而不是运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
韩国集运公司HMM(原现代商船)将从本月开始陆续接收8艘新建16000TEU集装箱船,全部部署在亚洲-北欧航线。
新加坡业内消息人士称,计划停泊在新加坡港(Singapore)的集装箱船现在面临更长的等待时间,据该消息人士估计,船舶等待时间已由最多两天延长到五至七天,一艘18,000 TEU的集装箱船改变了航线。
2020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行情先抑后扬,新造船市场行情实现回升,主要集装箱船船东业绩大幅改善,中日船企激烈角逐新造船市场,主要班轮公司重新启动新造船计划。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疫情逐步缓解,集装箱海运贸易将重回增长轨道,预计2021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增长5.0%,而全球集装箱船船队运力增速约为3.4%,集运市场供需关系将明显改善。随着航运市场行情大幅改善,全球集装箱造船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订单潮。
2020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行情先抑后扬,新造船市场行情实现回升,主要集装箱船船东业绩大幅改善,主要班轮公司重新启动新造船计划。
据Alphaliner最新运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25日,全球班轮公司运力100强中排名前三的仍然是马士基(MSK)、地中海航运(MSC)、中远海运集团(COSCO SHIPPING)。前三大班轮公司的总运力占到了市场的45.3%,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
受益于集运运价持续高涨,万海航运(WHL)今年1月营收再创新高。同时,万海航运也不断购入二手集装箱船,加速扩张运力。
根据 Alphaliner 最新数据,根据现有运力加上24000 teu 的新造船舶订单,地中海航运(MSC )目前已超越其2M合作伙伴马士基(MSK),即将位居全球船公司运力排名的首位,稳居运力排行榜首25年的马士基即将遗憾让位。
2021年中国内贸集运市场将强劲复苏!
世界最大独立集装箱船东Seaspan在韩国订造10艘LNG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舶,并将这些船舶长租给以星航运(ZIM)。
根据Alphaliner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月1日,全球在运营集装箱船数量共计6224艘,总运力为2433.7万TEU,折合约2.94亿载重吨。其中,前三大班轮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的45.31%。
为加快脱碳进程,A.P.穆勒-马士基(MSK)宣布将于2023年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向客户提供更多碳中和产品,并为燃料供应商提供激励,以扩大新型燃料的生产。此外,马士基表示,未来,所有自有新建船舶都将能使用碳中和燃料。
集装箱船舶准班率屡创历史新低。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MSK)的船舶在准时到达方面存在“大问题”。该公司表示今年将尽最大努力来克服供应链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