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市场进入传统旺季,全球最大集运公司马士基看好亚洲出口需求持续强劲,缺船、缺箱问题很难解决。
7月23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目前深圳港(ShenZhen)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自6月24日零时全面恢复生产以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城市外贸出口依然强劲。
港口拥堵蔓延至全球,五大洲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船在等待泊位停靠。物流巨头Kuehne+Nagel创建的集装箱运输平台seapexplorer发布的一张地图,突显了当前全球各集装箱港口超高压的场景。
据悉,2021年上半年,深圳盐田港(Yantian)集装箱吞吐量648.63万标箱,同比增长21.23%,船舶进出港艘次33311艘次,同比增长13.1%。
当前,航运市场整体上扬,航运各个板块都在抓住机会创新记录,尤其是集装箱航运,运费又突破上一个天花板。
盐田国际发布公告称,近期,由于班轮准班率大幅下降,且各地港口均出现数日堵塞情况,为避免盐田港区堆场密度过高、效率受影响,从而导致港区及周边交通压力增大,盐田国际针对出口重箱进闸做新安排。
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苏伊士运河危机和中国盐田港(Yantian)疫情防护影响,集装箱行业持续紧张,导致印度港口严重拥堵。
5月下旬,由于深圳深圳市盐田港(Yantian)发现疫情,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的盐田港,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而业界评估,此次造成的港口拥堵、缺箱、缺船对全球航运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超过了3月份时的苏伊士运河卡船事件。
2021年上半年,深圳盐田港(Yantian)集装箱吞吐量648.63万标箱,同比增长21.23%,船舶进出港艘次33311艘次,同比增长13.1%。
一度受疫情影响的盐田港(Yantian)复工复产进展如何?昨日,记者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获悉,自6月24日,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20个泊位全部恢复作业以来,目前日吞吐量近4万标箱,闸口拖车作业量近2万辆,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美西、北欧和亚洲集装箱码头的拥堵继续扰乱全球班轮船期,隔离检疫和疫苗接种仍是供应链进一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安特卫普港、鹿特丹港、汉堡港、南安普顿港等港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旧拥堵。
集运市场进入传统旺季,欧美航线运价一飞冲天,美东线运价首度突破9000美元/FEU天价。
7月1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在盐田港(YANTIAN)为以色列以星综合航运(ZIM)所属船舶成功加注2700吨保税燃料油。这是深圳首单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标志着《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首批40条授权事项清单中又一综改事项正式落地,为全市落实综合授权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将有力推动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6月29日,HMM(原现代商船)最后一艘新建16000TEU级集装箱船“HMM HANUL”号交付首航。至此,HMM 2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圆满收官。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了“HMM HANUL”号在釜山(Busan)新港举行的出港仪式。
过去几个月,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的拥堵状况有所缓解,船舶周转时间有所改善,但进口商和物流公司在未来几个月又将面临更多麻烦。
近几个月来,海运业和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混乱加上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集装箱滞港、船舶跳港、运输周转不畅以及港口拥堵等情况成为常态。
据分析机构Sea intelligence日前表示,各家班轮运营商对盐田港(Yantian)持续拥堵采取的快速反应,已成功遏制住了其停摆对市场造成的进一步影响。
据悉,从5月23日至6月26日期间,由于华南港口对Covid-19的限制导致生产力低下和拥堵,已发现130多起跳港和60多次新增停靠。
当前全球运价的飙涨,已经超出了国际预期,全球90%以上的航线运费都上涨。近期,尤其是亚欧航线,由于欧洲零售商补货,叠加中国盐田港(Yantian)发生疫情,从亚洲到北欧的FAK 运价每40英尺将接近20,000美元;而亚洲到美国东海岸每40英尺的运费,也要价到了17,000美元。
据外媒报道,6月16日上午,地中海航运(MSC)旗下一艘大型集装箱船“MSC TERESA”轮,在英吉利海峡Ushant以北机舱突发火灾,当时该船正在从Sines Portugal驶往法国Le Havre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