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Time:2017/8/23 10:29:43
近日,一则“中国拿下韩国期盼已久的百亿造船订单”的新闻刷屏了。据行业媒体Trade Winds报道,最近,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拿下达飞轮船一个大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总订单额达到了约96亿元人民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笔史上最大订单出自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之手。难得的是,全球巨型集装箱船订单已经枯竭了整整22个月,达飞轮船此次出手不是一般地“阔绰”。
达飞轮船财报显示,2017年一季度累计运输集装箱427万TEU,同比增长34.2%;实现营业收入46.2亿美元,同比增长35.9%;核心EBIT为2.5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00万美元。
分析认为,全球集运市场的复苏可能是达飞订购这批超大型货船的动因。不过,运价好不容易回升了,达飞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继续加大运力投放,意味着供需平衡的状态并不会那么稳定。
马士基航运首席执行官施索仁就曾经表示,现在世界上的在役船舶运力加上订单运力,完全能够满足2021年以前的运力需求。
德路里的一份报告认为,从整个集运业来看,达飞轮船没有必要订造这批大船。“这份订单无异于在已经非常拥挤的海域里再投放一批大船,由此而增加的成本最终必然是由整个集运业来承担。”
徐剑华则指出,达飞轮船的这些大船对于运力供求方程式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还得取决于它们出厂时的具体行业环境。“假设它们在2019年之后出厂,那么现有订单上的大部分船舶已经出厂,加上运输需求的增长和拆船数量的增加,这批新船的负面影响也许不会太大。”
“但是,”他也补充,“它们对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带来的心理冲击力可能是非常大的,比如,长荣、ONE公司、赫伯罗特是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资产平衡表呢,还是赶紧跟进,订造22000TEU船,加入军备竞赛呢?”
近年来,运力过剩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也是大部分船公司亏损的一大原因。那么达飞为何甘冒风险订购这批大船呢?
徐剑华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飞轮船的这批新订单是为了追赶同行。
中远海运收购东方海外之后,达飞全球承运商的位置将被取代,而更“扎心”的是,在七大全球承运商中,它的最大船是量级最小的,也是唯一没有1.8万标箱以上在役集装箱船的公司。
据悉,目前达飞最大的在役船是6艘(其中3艘自有)17772-17859TEU船,最大的订单船是2015年在韩进重工的苏比克湾船厂订造的3艘2.06万TEU船。这3艘订单船原定2017年交付,现已推迟到最早在2018年交付。
可与之对比的是,马士基一共有31艘1.8万TEU以上船(含在役和在建),而且都是自有船。
徐剑华分析,如果加上这次订单上的9艘船,达飞轮船的订单运力将近增加一倍至4.23万TEU,虽然还不能夺回第三名的位置,但是将有助于缩小它与对手的差距。
他还指出,这笔订单还有个主要原因,即达飞发现,由于目前集装箱航运市场正在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新船订造价格也正好处于低谷,所以是以抄底价订造新船的好时机。
据透露,这批2.2万标箱船的价格大约在每艘1.5亿-1.6亿美元左右,即平均单位箱位造价低至6818-7273美元。“2012年马士基的世界第一艘1.8万标箱船订造价格曾经高达1.8亿美元,单位箱位造价高达1万美元。后来虽有折扣,也高达8758美元/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