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釜山港(Busan)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降幅接近7%,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
日前,大连港(Dalian)集装箱码头首次开展进口一般超限箱港内拆提业务,高效完成了两件大件货物的拆箱装车,为客户降低了物流成本。
合作运营码头,创造更多商机。据韩国船公司HMM官方消息,HMM已经与达飞集团(CMACGM)达成协议,将其全资拥有的西班牙南部集装箱码头Total Terminal International Algeciras(TTI Algeciras)的部分股权出售给达飞集团。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需求萎缩继续扰乱全球贸易,印度十几个国有主要港口4-7月期间的货物吞吐量下降了18.06%,从去年同期的2.3601亿吨下降到1.9338亿吨。
航运界消息,美森轮船(matson)发布2020年第⼆季度业绩,期内该公司净利润为3280万美元,同比增长78.3%;第⼆季度的总收⼊为5.241亿美元,其中海运运输收入4.108亿美元,物流板块收入1.133亿美元。
当地时间8月4日04:00,一艘名为 CHINA STEEL GROWTH(成長輪)的好望角型Cape干散货船舶在高雄港(Kaohsiung)一码头“脱缰”与另一艘停靠附近集装箱码头的 万海航运(WHL)集装箱船舶WAN HAI 162(万海啟春輪)发生碰撞。
8月4日,据(记者 张道正)从天津港集团获悉,2020年前7个月,天津港集团(Tianjin)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28.7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2.51亿吨,双双同比增长4%,增速位列中国沿海港口前列。
受疫情冲击,空白航班和运输网络变化导致北欧两大集装箱枢纽鹿特丹港(Rotterdam)和安特卫普港(Antwerp)的2020年上半年吞吐量成绩喜忧参半。
7月30日,上港集团发布快讯,昼夜集装箱吞吐量打到149565标准箱,突破了2019年8月17日创造的144430标准箱的最高纪录。同时,集团单工班集装箱吞吐量以51725标准箱也创下历史新高。
冲过终点! 7月30日,2.1万立方米的“浚洋1”号耙吸船在南海划出了最后一班次优美的航迹线,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头号工程”——广州港(Guangzhou)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最后8.2公里航段顺利完成基建疏浚施工任务,即将全线投入使用。
据航运界了解,太平洋商船协会(Pacific Merchant Shipping Association,“PMSA”)的报告显示,美国西海岸港口6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0%,但与5月份15%的暴跌相比,降幅“没有那么可怕”(‘less ghastly’)。
鹿特丹港(Rotterdam)2020年上半年的货物吞吐量为2.189亿吨,比2019年上半年减少9.1%,而2019年的同期吞吐量曾创纪录。尽管新冠疫情大流行对经济、生产和物流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但鹿特丹港仍保持100%正常运营。新冠疫情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是货物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7月22日下午,随着宁波舟山港(Ningbo)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建成泊位数量增至11个,码头岸线长度增至3740米,新增62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
2020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Ningbo)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危中寻机拓市场,稳中求进优服务,将疫情对港口运输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运输生产态势稳中向好。
7月17日,据从宁波港航获悉,2020年6月,宁波港(Ningbo)货物吞吐量5377万吨,同比增长6.98%。
7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2020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1-6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75,213万吨,同比增长0.6%;1-6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019万TEU,同比下降5.4%。
马来西亚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巴生港(Port Klang),2019年已处理了1,360万标准箱,由于遭受疫情冲击,当地港务局(PKA)计划继续为码头运营商提供激励措施。
据悉,长滩港(Long Beach)7月10日发公告称,海运码头和码头工人6月份共装卸了602,180个标准箱,与2019年6月相比下降了11.1%。集装箱进口量萎缩9.3%,至300,714个标准箱,出口量下降12.2%,至117,538个标准箱,出口到海外至亚洲的空箱下降了13.1%,至183,928个标准箱。
7月8日,“正利蓝豚轮”顺利挂靠南沙(Nansha)集装箱三期码头,达飞轮船(CMACGM)菲律宾航线CP8正式首航南沙港区,这是广州港(Guangzhou)本周内迎来的第二条新航线。
2020年6月份,厦门港(Xiamen)集装箱吞吐量达100.5万标箱,首次突破单月100万标箱关口,创历史单月最好成绩,同比增长5%。其中,外贸集装箱业务量占比70%,比增约7%,内贸箱也略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