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与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业者德国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以投资亚洲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增强欧洲与亚洲之间联通和贸易往来。
日前,马士基(MSK):济宁西到青岛港(Qingdao)的冻柜定制班列(“大蒜班列”) 成功首发,共出口了35个40尺冻柜。
上周,亚欧集装箱航线的现货运价进一步下跌,这一迹象表明,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物流供应链受阻情况已有所缓解。
3月1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为法国达飞集团(CMACGM)建造的第三艘23000TEU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蒙马特”轮,在江南造船长兴基地交付使用,崇明边检站等口岸查验单位和码头运营企业携手保障安全高效通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到今年,在全球一些主要港口出现多年不遇的奇观——就像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堵车一样,巨大数量的船舶被困水上,等待入港卸货。
洛杉矶港(LOS ANGELES)执行董事Gene Seroka近日表示:“港口的进出口箱量比已达4:1,这是洛杉矶港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之一。”
由于美国的集装箱港口拥堵严重,美烟花经销商特别警告:七月四日的国庆节可能不能再次见证大家一起放烟花、火箭、鞭炮和罗马烛光这共同庆祝的场景了。
日前,厦门港务(Xiamen)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0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0.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大增56.58%。
2021年2月份,我国港口企业生产总体呈低基数高增长态势。从同比来看,受去年2月份疫情爆发导致基数低的影响,本月我国主要港口企业主要生产指标同比均快速增长;从环比来看,1月份春节前夕企业出货、备货增加,而2月份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港口企业主要生产指标除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外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因严重掉箱事故而停航三个月后,14000TEU集装箱船“ONE APUS”号终于完成了修复工程,重新投入运营。
尽管近期需求有些疲软,亚洲到欧洲的集装箱即期运价略有下滑,但在跨太平洋地区,需求没有减少,BCO正在努力争取与承运人达成新的交易。
近日多家船公司宣布推出新航线,均挂靠部分东南亚港口。日前中谷海运开通了第一条外贸航线—— “上海-宁波-胡志明” 直达周班航线CV1,计划于3月20日在上海(Shanghai)首航,正式踏出开辟国际海运航线的第一步。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规定,从2016年7月1日起,货主必须而且有义务在开船前向船公司提供载货集装箱的总重量(VerifiedGrossMass)。
3月15日,2M联盟成员马士基(MSK)和地中海航运(MSC)宣布,将推出一项新的跨太平洋周班航线TP23/ Palmetto,从5月起开始实施,具体时间另行公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14日消息,2020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订单大幅上涨,同时国际海运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价格波动等情况,集装箱一度“一箱难求”。在上海,航运企业和港口多措并举,让滞留海外的空箱加速回流。经过调整,目前上海港(Shanghai)的空箱堆存量为26万标准箱,将有效缓解出货高峰时的缺箱压力。
日前,上港集团在太仓举行的“智联长江、云领未来”长江支线大会暨长江服务中心推介会顺利召开。会上,“太申快航合作协议”顺利签约,上海港(Shanghai)“太仓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沪太同港化”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太仓港(Taicang)一手抓合作、一手谋发展,以“起步就是冲锋,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战姿态,推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翻番增长。记者从太仓港口管委会获悉,今年2月份,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2万标箱,同比增长127.0%,其中,外贸箱完成27万标箱,同比增长181.9%;完成货物吞吐量1637.3万吨,同比增长32.8%。1至2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6万标箱、货物吞吐量359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0%、21.2%。
长期以来,成本高昂的延误和其他比比皆是的障碍是在拉各斯(LAGOS)这个枢纽港一直令航运业头疼的问题。今年1月份,为了缓解港口拥堵,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呼吁拍卖滞留的大约4000个集装箱。
尽管以英国变异病毒为代表的新一轮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已趋于缓和,英国港口(FELIXSTOWE,SOUTHAMPTON,LIVERPOOL)等的拥堵状况也有缓解迹象,但欧洲运输体系的全面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
2021年首季度接近尾声,马士基(MSK)、地中海航运(MSC)、赫伯罗特(HPL)这几家航运公司巨头纷纷宣布免除澳大利亚的拥堵费、旺季附加费等费用,而且,MSC推出新的东南亚-USWC服务,以满足东南亚和美国西海岸之间的货物运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