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分析师指出,受高需求和供应链受阻的双重影响,运费高位运行的态势将至少持续3-6个月。
盐田港(Yantian)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该港每周至少要为 100 艘船提供服务,但由于五月末 广东省新冠疫情的爆发,已部分关闭了一周的时间。有关数据显示,盐田港 2020 年的总集装箱吞吐量为 1334 万TEU,所以,该港现在的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打击本就脆弱不堪的全球供应链。
6月2日,随着20万吨级集装箱船“AL ZUBARA阿拉伯祖巴拉”轮成功靠泊广州港(Guangzhou)南沙三期码头,THE联盟“南沙—欧洲”FE2航线正式首航南沙港区。全球集装箱班轮三大联盟齐聚广州港南沙港区,将为客户提供更多便捷海上运输通道选择。
高雄港(Kaohsiung)今日(6月3日)上午发生一起意外。据中国台湾《联合报》等台媒消息,阳明海运位于高雄港的70号码头,今日(3日)中午11时30分,被一艘东方海外(OOCL)所属的大型货柜轮撞上起重机,造成码头边两部桥式起重机倒塌。据了解,由于当时正有人员在起重机内作业,事故造成1人轻伤紧急送医,2名工人一度受困。
北欧集装箱枢纽的港口拥堵继续影响联盟网络,并进一步扰乱本已捉襟见肘的供应链。2M的合作伙伴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MSC)6月2日发布通知,他们的AE7/Condor Loop 4 将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内跳港汉堡港(Hamburg),在不来梅港(Bremerhaven)卸货。
5月中旬,第一批地中海航运(MSC)集装箱通过地中海航运列车,从俄国的东方港(VOSTOCHNY)运至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此次服务是该公司4月推出的常规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从亚洲到欧洲)的一部分。
6月1日,中远海运集运(COSCO SHIPPING)发布公告称,鉴于盐田港(Yantian)和蛇口港(SheKou)的运营调整可能导致货物延误,为应对这一变化,中远海运集运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HMM集装箱服务使用多用途船来运输。
5月30日,从青岛港(Qingdao)始发,装载着218标准箱货物的宁波远洋“联合23”轮缓缓靠上北一集司6号泊位,这是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世界一流港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宁波远洋开通的首条内贸集装箱直达航线,标志着浙鲁两大港口集团在强化内贸集装箱航线合作、畅通国内大循环物流通道上迈出坚实一步。
德路里编制的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指数是基于全球200多个港口月吞吐量增长/下降的情况计算得出,收集的吞吐量数据占全球的75%以上。指数以2012年1月的数据为基点(100点)。
因为苏伊士运河拥堵事件,4月份到德国港口的集装箱船大幅减少,而为了追赶物流进度,一大批箱船进港又将港口堵得水泄不通。加上工人罢工、防疫限制,各大港口的延误时间一再加长。
5月28日,阳明海运租赁的第5艘新造11000TEU级集装箱船“扬明”轮(YM Tiptop)正式交付运营。
据盐田国际发布的信息,5月31日00:00时起恢复接收重柜,只接收ETA-3天(即船舶预计到港日期前三天内)的出口重柜。此措施实施时间为5月31日至6月6日。
作为长滩港、长滩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国民警卫队之间持续合作的一部分,抵达长滩港(Long Beach)和邻近的洛杉矶港(LOS ANGELES)的国际船员,正在接受免费的COVID-19 疫苗接种。
集运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越来越糟,亚欧线运价首度突破1万美元的“天价”,运力短缺问题恐将持续至年底。
物流网络受疫情影响,非常脆弱,任何一个环节爆发疫情,比如船员、船、箱或是港口等,冲击都会迅速传遍整个网络。而中国港口作为全球航运物流网络中非常重要的“神经中枢”,全球有超过一半的船舶都挂靠中国港口,任何波动更会对全球航运造成巨大冲击波。
船公司盈利的大幅上涨,促使了其大量订购新船。
5月30日20时,随着“荣春”轮顺利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Qingdao)QQCT码头,万海航运在山东港口开设的首条中南美航线正式运营。该航线将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中国北方唯一挂靠港。
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准备为港口的船舶引入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并越来越关注港口在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方面的作用,长滩港(Long Beach)正加大努力,奖励那些向港口部署清洁船舶的远洋船舶。在现有港口计划的基础上,船舶运营商通过将绿色船舶部署到长滩港而获得了经济奖励。
5月29日下午16时,满载着45英尺白色罐式集装箱的“泛舟6”轮成功靠泊连云港港(LIANYUNGANG)24号泊位。这是连云港港首次接卸LNG罐式集装箱整船,标志着连云港口岸LNG接卸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