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赫伯罗特新改装完毕的LNG动力15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Brussels Express”号顺利抵达母港汉堡港(Hamburg)。
长滩港(Long Beach)声称,将为在美国西海岸港口停靠的绿色船舶提供“世界上最慷慨的可持续船舶财务激励计划”。
华南港口和码头,包括盐田(Yantian)、蛇口(SheKou)和南沙(Nansha),延误、拥堵和集装箱可用性问题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运营速度有所放缓。5月30日那一周,盐田的集装箱停留时间增加到8天。Project44报告称,截至6月7日,平均停留时间为18至21天。
据IEEE消息,新加坡港口无人机运送技术取得最新进展,名为 F-drones 的无人机,能在夜间,实现向离海岸 100 公里的海上的货船和石油钻井平台,运送100公斤(200斤)的包裹。据悉,这种升级的F-drones无人机将很快在新加坡港(Singapore)投入商用。
当前,航运成本大幅上涨,激烈的海运能力竞争成为新常态。由于新运力仅缓慢投产,预计今年运价将继续创下新高,并在长期内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都不是新问题了,极端现象已经持续大半年之久。换句话说,无论是拥堵、空箱短缺、运价飞涨,包括铁路运力短缺、船舶短缺、卡车短缺,都不构成单一的根本原因。现在的问题是 —— 所有一切都短缺。
据悉,汉堡码头运营商HHLA已确认开始与中远海运港口就出售其集装箱码头Tollerort (CTT)业务的少数股权进行谈判。
美国的进口需求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然而,集装箱进口可能会回落,至少是目前是这样,因为跨太平洋的航运系统已经达到了最大运力的上限,不再能承受如此庞大的需求了。
运费飙涨、一箱难求、船期延误、港口拥堵已成为2021年的海运常态。受新冠疫情影响,盐田码头西区停摆已经超过15天,仍然还没有恢复,而东区码头作业效率仅恢复30%左右,这导致盐田港(Yantian)业务处理量大跌六七成,大量国际班轮不得不长时间等待或者直接跳港,引发了蝴蝶效应。盐田港生产效率下降带来的冲击波犹如一记“重拳”,让脆弱的全球航运物流网络雪上加霜。
地中海航运(MSC)日前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当前市场变化,造成供应链拥堵和船舶延误,为提升准班率,计划对跨太平洋航线进行部分调整。
由于奥克兰港(Oakland)持续的拥堵和延误,赫伯罗特Hapag-Lloyd将其两条跨太平洋西海岸服务的西行航段中略过奥克兰港。
一周前,当赫伯罗特宣布对亚洲至北美运费加价USD2400/20'、USD3000/40'时,整个国际物流界瞬间感觉目瞪口呆了!然而,就当业界被赫伯罗特大手笔涨幅震惊时,全球第二大船公司地中海航运(MSC)出手了:单次涨价幅度最高达USD3798 !创下航运史上单次涨价幅度最高记录!
广州港集团(Guangzhou)6月6日称,“馥城”轮近日靠泊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此标志着由太平船务(PIL)、玛丽亚那、宏海箱运(RCL)共同运营的泰国航线CTS首航南沙港(Nansha)。
美国的进口需求仍处于历史高位,然而,集装箱进口可能会回落,目前跨太平洋航运系统已经反弹到其最大运力上限,无法再承受更多的满载。
6月6日,广州港(Guangzhou)股份发布南沙港区最新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南沙港区生产作业正常运转,司机进出港必须符合南沙区扫码测温等防疫要求。
美国零售商近期调高了对未来几个月海运进口箱量的预测,这意味着舱位将更加紧张。随着夏秋季消费高峰的到来,美国西部和东部港口都将面临拥堵加剧的局面。
盐田国际发布最新动态:6月6日后出口重箱进港的安排。
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背上消毒水……6月1日上午,一切准备妥当,广州港(Guangzhou)新沙码头卫生员张海贤便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消杀每一个作业点,为港口装卸登船人员等保驾护航。
据悉,航运公司马士基的订舱系统6月2日出现了数小时的瘫痪,导致客户无法获取信息和为货物预订。尽管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但马士基表示,该公司将很快恢复该站点的运营。
高雄港(Kaohsiung)6月3日上午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3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一艘东方海外(OOCL)运营的集装箱船,撞上由阳明海运下属企业鸿明公司运营的高雄港70号码头,造成码头起重机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