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亚欧集装箱航线的现货运价进一步下跌,这一迹象表明,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物流供应链受阻情况已有所缓解。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到今年,在全球一些主要港口出现多年不遇的奇观——就像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堵车一样,巨大数量的船舶被困水上,等待入港卸货。
2021年2月份,我国港口企业生产总体呈低基数高增长态势。从同比来看,受去年2月份疫情爆发导致基数低的影响,本月我国主要港口企业主要生产指标同比均快速增长;从环比来看,1月份春节前夕企业出货、备货增加,而2月份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港口企业主要生产指标除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外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据海航集团消息,3月17日,海航集团旗下海航货运有限公司与DPD中国(LENTON集团)在海口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联合开展海口=巴黎常年定航货运包机项目,这将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开通的首条定期洲际货运航班。
尽管近期需求有些疲软,亚洲到欧洲的集装箱即期运价略有下滑,但在跨太平洋地区,需求没有减少,BCO正在努力争取与承运人达成新的交易。
近日多家船公司宣布推出新航线,均挂靠部分东南亚港口。日前中谷海运开通了第一条外贸航线—— “上海-宁波-胡志明” 直达周班航线CV1,计划于3月20日在上海(Shanghai)首航,正式踏出开辟国际海运航线的第一步。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规定,从2016年7月1日起,货主必须而且有义务在开船前向船公司提供载货集装箱的总重量(VerifiedGrossMass)。
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14日消息,2020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订单大幅上涨,同时国际海运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价格波动等情况,集装箱一度“一箱难求”。在上海,航运企业和港口多措并举,让滞留海外的空箱加速回流。经过调整,目前上海港(Shanghai)的空箱堆存量为26万标准箱,将有效缓解出货高峰时的缺箱压力。
日前,上港集团在太仓举行的“智联长江、云领未来”长江支线大会暨长江服务中心推介会顺利召开。会上,“太申快航合作协议”顺利签约,上海港(Shanghai)“太仓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沪太同港化”迈出新步伐!
尽管以英国变异病毒为代表的新一轮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已趋于缓和,英国港口(FELIXSTOWE,SOUTHAMPTON,LIVERPOOL)等的拥堵状况也有缓解迹象,但欧洲运输体系的全面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
2021年首季度接近尾声,马士基(MSK)、地中海航运(MSC)、赫伯罗特(HPL)这几家航运公司巨头纷纷宣布免除澳大利亚的拥堵费、旺季附加费等费用,而且,MSC推出新的东南亚-USWC服务,以满足东南亚和美国西海岸之间的货物运输需求。
亚欧货运量持续增长,美西拥堵成新常态 ,即期运价仍处高位 集装箱短缺进入循环。
3月15日,由中远海运集团(COSCO SHIPPING)与安徽省港航集团携手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无接触进口提货方案正式在安徽芜湖港落地推出。继上海港、厦门港、青岛港、宁波港、广州港、天津港等沿海港口之后,芜湖港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的内河港口。
广州港集团(Guangzhou)3月13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带一路”方向航线已超过100条,航线密度和覆盖范围不断提升,3月截至目前就新增国际班轮航线6条。
2020年汉堡港港口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7.9%至85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7.6%至1.263亿吨,其中普通货物8780万吨(-7.9%),散装货物3850万吨(-6.7%)。2020年第四季度港口复苏情况好于预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仅低1.2%,但未能抵消总体的萎缩态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港口的生产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来说,尽管受疫情影响,全球二十大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比2019年增长了0.7%。有些港口深陷泥沼,有些港口奋起直追,请跟随本文一探究竟。
据上海海关9日提供的统计数据(记者 姜煜),今年前两个月,上海(Shanghai)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68万标箱,同比增长32.8%,其中1月份更以196.5万标准箱再次刷新开港以来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历史纪录,同比增长17.8%。
据美国媒体CNBC报道,随着世界各地港口创纪录的拥堵导致延误,诸如Peloton之类的零售商正面临一场着成本高昂的物流噩梦。
集运市场的繁荣局面还将延续更长时间,船公司今年一季度获利有望增至去年四季度的数倍,第二季度获利将与第一季度相当甚至更高。
亚洲至欧洲以及从亚洲到美国的集装箱即期运价上周从创纪录的高位进一步回落。但是,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