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总体向好,远洋航线运价多数上涨;集装箱运价指数再次上升,但即使处于高位,它们也掩盖了航运的真实成本。
4月22日,马士基发布公告表示,其跨太航线船期在2021年严重延误,主要由于北美港口持续拥堵。而近期,亚洲港口拥堵、恶劣天气以及苏伊士运河拥堵事件,又加剧了这一情况。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NINGBO)完成货物吞吐量29326万吨,同比增长17.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1%,实现首季运输生产的“开门红”。
4月18日,宁波舟山港(NINGBO)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中心业务处理系统3.0版本(以下简称“CTOS3.0”)成功在梅东公司上线,解决了码头集装箱吞吐量日益增长与生产业务处理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是浙江海港科技创新道路上又一“硬核”力量的重要展现。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一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74亿吨,同比增长18.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82万TEU,同比增长19.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72亿吨,同比增长1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39万TEU,同比增长18.3%。今年一季度,全国港口生产经营情况表现良好,多数港口的吞吐量均呈两位数增长。
投资4.3亿元的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宁波舟山港(NINGBO)首个“千万级TEU”港区全面建成。
在连续6个月下降之后,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3月份止跌反弹,报收26.11%,较2月份增加5.25个百分点。
以星(ZIM)正在扩大其在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快速航线的足迹。据悉,该航运公司计划在本月底之前,推出从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加急跨太平洋航线服务。
由于航运公司减少了对合同量的承诺,转而采用更高的FAK费率,所有集装箱交易的现货运价都开始从本已较高的水平再次上升。
据外媒报道,运达航运(Interasia Lines)日前表示,此前在印度洋发生火灾的“Interasia Catalyst”轮,起火原因是“错误申报危险品”。该公司还透露,计划向相关托运人寻求赔偿。
“太快了,‘联合17’轮的证书变更当天就完成了!”4月14日,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峰感慨,“海事、港航与船级社联合上门服务,企业改制后一系列重要信息变更了,船舶无需停航就能完成整套证照变更,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经济成本!”
据搜航网获悉,日前THE联盟中有两艘大型集装箱船有船员新冠检测呈阳性。
4月12日,赫伯罗特(HPL)发布公告称,对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取消订舱费(Booking Cancellation Fee,BCF)的相关条款,进行了调整。
据当地媒体4月11号报道,集装箱船“INTERASIA CATALYST”从马来西亚巴生港(Port Klang)驶往印度忽然冒烟起火,随后,火势蔓延,消防员对船上11个着火的集装箱展开持续扑救行动。
“共同海损”都是几年才出现一次,所以外贸人不了解也无所谓,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但今年的航运游出了“黑天鹅”。先有卡在苏伊士运河的长荣海运“长赐轮”(Ever Given)宣布共同海损,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狮子大开口提出了10亿美金赔偿;后有上周服务于东南亚印巴线的INTERASIA CATALYST轮起火,烧了11个集装箱,很可能也要宣布共同海损。
近日,一艘名为INTERASIA CATALYST的集装箱船舶突发火灾。
202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内外贸吞吐量增速均创近十年来新低。其中,内贸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重箱吞吐量出现下降;由于我国进出口额超预期增长,外贸重箱吞吐量增速比2019年有所加快。
春日里的东海之滨波光粼粼,繁忙的宁波舟山港(Ningbo)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岸线上停靠着一艘艘货轮,桥吊下一辆辆集卡来回穿梭,钩织出一幕幕火热的生产场景。
4月2日,韩国最大的班轮运营商(HMM)与韩国中小企业和创业代理公司(KOSME)签署了一项协议,承诺为这些出口商保留亚欧和跨太平洋航线的舱位,以支持他们的长期运输需求。
据悉,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东方海外(OOCL)和区域集装箱航运公司Regional Container Lines(RCL)、Goldstar Lines将合作展开两项新服务,以发展亚洲内部网络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