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两的香港港(Hong kong),自2004年丢掉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的宝座之后,随后在榜单上的排名便一路下滑,直至2017年以全年2.5%的跌幅跌出了2000万标准箱俱乐部,至第五位。截至2019年,香港港被釜山港(Busan)、青岛港(Qingdao)这样的后起之秀超越,排位降至全球第八。作为曾经拥有无限荣光的世界第一大港,面对吞吐量“跌跌不休”的颓势,香港港并没有坐以待毙。
2020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Ningbo)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危中寻机拓市场,稳中求进优服务,将疫情对港口运输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运输生产态势稳中向好。
7月21日11时许,海丰国际(SITC)的集装箱班轮“海丰麦斯”轮在装载完近100标准箱货物后驶离温州港状元岙港区,标志着温州港(Wenzhou)开通了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温州-印尼"航线。
7月17日,据从宁波港航获悉,2020年6月,宁波港(Ningbo)货物吞吐量5377万吨,同比增长6.98%。
日本邮船(NYK )收购了越南Thoresen Vinama 拖船有限公司(简称TVT)15%的股份,进入越南富美港(Phu My)和盖梅港(Cai Mep)的港口拖船业务。
7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2020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1-6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75,213万吨,同比增长0.6%;1-6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019万TEU,同比下降5.4%。
近期全国多处海关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检出新冠病毒后,我国主要港口对新冠病毒正进行密集的检测,部分码头甚至拒绝接受冷藏箱!
马来西亚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巴生港(Port Klang),2019年已处理了1,360万标准箱,由于遭受疫情冲击,当地港务局(PKA)计划继续为码头运营商提供激励措施。
据韩联社消息,一艘停靠在釜山(Busan)甘川港区的俄罗斯籍船舶上又有17名船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这是继上月停靠在该港的另一艘货船发生群聚性感染后釜山港俄籍船再现集体感染。
日前,中国台湾德翔海运(TSL)接收了日本旭洋造船建造交付的最新一艘1096TEU支线集装箱船“德翔神户”轮。
近日,韩国HMM(原现代商船)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全资子公司现代海锋船务宣布更名为韩新远洋船务代理股份有限公司(HMM SHIPPING AGENCY CO.,LTD.)。
在连通性方面,瓦伦西亚港(Valencia)巩固了其作为西班牙领先港口的领导地位,并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均提升了两个排名。(Hong Kong)
7月12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现代格但斯克”轮(HMM GDANSK)进入香港(Hong Kong)葵青7货柜码头,首航靠泊香港海港联盟辖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6月,全球9条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为69.72%,较5月份减少3.86个百分点;班轮公司的准班率较上个月有所提升;全球50大港口的挂靠数为4973,环比提升4.4%。
7月13日,随着“尼克斯”轮缓缓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N 106泊位,山东港口青岛港(Qingdao)到中东的又一条航运快线正式开通。
根据联盟来看,THE联盟、2M联盟、其他独立航线均有停航减少,减少的停航数分别为4条、1条和1条;仅海洋联盟有1条停航新增。
7月11日在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强,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以上海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航运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加速“东移”。
据悉,长滩港(Long Beach)7月10日发公告称,海运码头和码头工人6月份共装卸了602,180个标准箱,与2019年6月相比下降了11.1%。集装箱进口量萎缩9.3%,至300,714个标准箱,出口量下降12.2%,至117,538个标准箱,出口到海外至亚洲的空箱下降了13.1%,至183,928个标准箱。
近日,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发布报告称,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航运市场面临35年来最严重的需求下滑。2020年海运贸易量似乎将比预期减少约10亿吨,但目前也有初步迹象表明海运活动正开始从底部回升。
大船退出,小船吃香,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在重新改变集装箱船市场的格局。